北京时间7月22日,中国女足迎来在本届女足世界杯上的首次亮相,虽然全场表现并不处于下风,但是在比赛第89分钟,因为门将和后卫之间一次配合不默契,中国队遭遇到丹麦队头球绝杀。本场比赛输球之后,中国队想要从D组出线难度不小。
亚洲杯夺冠框架被彻底重建
【资料图】
由于此前一直处于封闭集训状态,外界对于中国队本届世界杯上到底会采取什么样的战术,什么样的人员搭配,基本上是一无所知。从本场比赛的首发阵容来看,虽然最终的23人名单中有16人都参加过2022年亚洲杯,但亚洲杯夺冠时的主力框架已经被推倒重建。
后防线上,由于王晓雪的重伤,水庆霞尝试了多种人员选择,但最终主力中锋王珊珊改打中后卫,与后腰改打中后卫的姚伟搭档,这样的人员组合还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。在此之前,外界普遍认为,汪琳琳、窦家星和吴海燕三名正牌中后卫更有可能在比赛中获得首发,至少三人中的一个将司职主力中后卫。从比赛的过程来看,姚伟和王珊珊的整体发挥还算可以,在大部分时间里还是比较好地限制了丹麦大妞的正面冲击。
另外随着王珊珊的位置后移,中国队在锋线人选上也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,边后卫出身的老将娄佳惠担任突前前锋,边前卫出身的吴澄舒在她的身边游走。娄佳惠在今年3月国家队前往欧洲拉练时,就已经改打前锋,不过当时由王珊珊司职主力中锋,娄佳惠则更多扮演王珊珊的僚机。
门将位置上,水庆霞选择了让亚洲杯时的二门徐欢担任首发,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,此前朱钰在亚洲杯赛上有稳定的发挥,被认为更有希望在世界杯赛上担任首发主力。从比赛的过程来看,徐欢在比赛的大部分时间里发挥尚可,但最后时刻的丢球,与她的判断失误有一定关系。
女足对抗欧洲球队能力有所提升
从全场比赛表现来看,面对人高马大的北欧大妞,中国队虽然身高、力量都不占优势,但经过此前的欧洲拉练以及有针对性的集训,比赛能力有一定的增强。尤其是上半场比赛,中国队利用脚下娴熟的传控球能力,以及灵活的跑动,让丹麦队在大部分时间里陷入被动,完全跟随中国女足的比赛节奏被动防守。
身材矮小的张琳艳是中国队上半场的最大亮点,经过了瑞士联赛的洗礼,张琳艳在面对欧洲高大后卫时显得非常有信心,不仅敢于主动做动作,身体对抗也不处下风。
相比过去面对欧洲女足容易在下半场“拉垮”的情况,本场比赛中国队下半场的表现总体发挥也比较平稳,体能上也没有出现明显劣势,直到比赛进行到80分钟以后,中国队仍然有能力在生力军的带领下,对丹麦队的后防线进行反复冲击。应该说,对抗欧美女足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。如果不是最后时刻门将的突然失误,0-0的结果恐怕更能反映场上两队之间的实力对比。
下半场换人略显保守
纵观全场比赛,中国队基本发挥了正常水平,在个别时段甚至有超水平发挥。不过下半场比赛由于场上局面一度陷入均势,中国队的临场换人似乎略显保守。
中国队本场比赛完成了4次换人,其中王霜在下半场开场就换下了右中场张馨。随后一直到全场比赛进行到第78分钟,中国队才完成了第二次换人,由沈梦雨换下娄佳惠,王霜推到锋线,与吴澄舒搭档。第84分钟高晨换下李梦雯,则是一次对位换人,因为对方替补上场的球员反复冲击中国队右路,作为右后卫的李梦雯已经体能透支。最后一次换人是第92分钟,水庆霞用古雅沙换下了吴澄舒,而此时中国队已经0-1落后。
从赛后复盘的角度来看,中国队在60分钟以后,在王霜的带领下,进攻一度开始占据主动,而此时娄佳惠经过大半场与对手的绞杀,体能已经明显出现下降,如果早点换下娄佳惠和吴澄舒,换上肖裕仪、古雅沙等进攻端生力军,持续给对方后防线施压,中国队或许能够更好地掌控比赛局面,甚至提前敲开对方球门。
不过可能因为场上局面占优,女足教练组推迟了换人的时间,直到比赛第78分钟,中国队才开始调整锋线球员,而丹麦队已经率先变招,开始通过进攻寻求主动压制中国队。比赛重回均势。对于中国女足而言,可能唯一的翻盘机会,已经转瞬即逝……